在越南从事出口贸易的工厂或企业,委托货代公司处理物流及报关手续是常见的操作方式。然而,许多企业常忽视一个核心问题:是否需要与货代公司签订正式合同? 本文将从法律要求、风险防范、合同内容等方面详细解析,为企业提供清晰的决策依据。
越南法律并未直接强制要求出口方与货代公司必须签订书面合同。根据《越南民法典》(2015年)和《商法》(2005年修订),民事交易可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达成协议。但实际操作中,书面合同是规避风险、明确权责的必要保障,尤其在涉及跨境物流、海关申报等复杂环节时,口头协议的模糊性可能引发严重纠纷。
法律依据参考:
《越南民法典》第400条:民事交易可通过口头、书面或其他形式订立;
《越南海商法》第81条:承运人与托运人应明确运输条款,建议以书面形式记录。
明确服务范围与责任划分
货代公司的服务通常包括订舱、报关、文件处理、保险代理等,不同公司的服务范围差异较大。合同需明确:
服务内容(是否包干清关、目的港服务);
责任边界(货物损坏、延误的赔偿条款);
额外费用承担方(如海关查验费、滞港费)。
规避税务与合规风险
越南海关对出口申报的准确性要求严格,若货代操作失误(如HS编码错误、货值低报),可能导致罚款或货物扣押。合同中可约定:
货代因过错造成的损失赔偿责任;
文件真实性的审核义务。
费用透明化与争议解决
物流费用常包含海运/空运费、报关费、文件费、附加费等,口头约定易产生歧义。合同应明确:
费用明细及支付方式(预付/到付);
汇率波动、燃油附加费等变量的处理方式;
争议解决机制(协商、仲裁或诉讼地选择)。
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律依据
若货物因战争、罢工、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延误或损毁,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可明确双方免责范围,避免无限责任纠纷。
双方基本信息
工厂名称、地址、税号;
货代公司名称、AEO/NVOCC资质编号。
服务范围
运输方式(海运/空运/陆运);
是否包含门到门(Door-to-Door)服务;
报关代理责任(越南出口报关、目的国进口清关)。
费用与支付条款
总费用及分项明细(运费、报关费、保险费等);
付款时间节点(订舱前预付50%、提单签发后付尾款);
违约金条款(逾期付款或服务延误)。
货物信息与文件要求
品名、数量、重量、体积、货值;
需提供的文件清单(商业发票、装箱单、原产地证等)。
责任与赔偿
货物损坏/丢失的赔偿标准(按实际价值或限额赔偿);
因货代过错导致海关罚款的承担方式。
保险条款
是否代购货运保险;
保险范围及理赔流程。
不可抗力
定义不可抗力事件(如战争、疫情、港口罢工);
受影响方的通知义务及处理方案。
保密条款
禁止货代泄露工厂客户信息或商业数据。
合同终止条件
单方解约通知期(如提前30天);
终止后的费用结算与货物移交。
争议解决机制
优先协商解决;
协商不成时,约定仲裁机构(如越南国际仲裁中心)或诉讼管辖地。
案例1:货物丢失索赔无门
越南某家具厂委托货代出口一批木制品至欧洲,仅口头约定“包干运输”。货物在转运港口丢失后,货代以“未购买保险”为由拒绝赔偿。因无合同证明责任归属,工厂损失近10万美元。
案例2:隐性费用争议
一家电子配件企业通过货代空运货物,未签订合同。到付运费时,货代额外收取“紧急操作费”“文件加急费”等未事先告知的费用,导致成本超支30%。
选择标准合同模板
越南工贸部(MOIT)或国际货运协会(FIATA)提供通用货代合同模板,可在此基础上根据需求调整。
重点审核免责条款
警惕货代合同中的“霸王条款”,如“无论原因,最高赔偿不超过运费2倍”。
律师或海关顾问审核
涉及特殊货物(如化工品、食品)时,建议由专业律师审核合同合规性。
保留沟通记录
即使签订合同,邮件、聊天记录等也应存档,作为争议补充证据。
Q1:与长期合作的货代是否可以不签合同?
不建议。信任不能替代法律约束,长期合作更需通过合同规范服务标准。
Q2:小额货物出口是否需签合同?
可简化合同内容,但至少签署《服务确认单》,明确费用和责任。
Q3:合同是否需要公证?
越南法律未强制要求公证,但公证可增强合同法律效力。
对于越南工厂而言,委托货代公司出口货物必须签订书面合同。合同不仅是法律风险的“防火墙”,更是确保物流效率、成本可控的核心工具。企业应避免因省事或信任而忽视合同签订,需根据货物特性和运输要求,定制清晰、全面的条款,必要时借助专业机构审核,以保障自身权益,实现无忧出口。